2022年12月26日、27日、28日、29日,由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华夏传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摄制的4集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铁军魂》,连续4天在央视七套军事频道军事纪录栏目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文/ 王晓瑜(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生)
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而对于近代的中国来说,肇庆则是一支“铁军”部队——叶挺独立团的发源地,对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叶挺独立团的丰功伟绩被记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而作为摇篮的肇庆,它的付出被记录并展现在纪录片《铁军魂》之中。
一、历史真实
《铁军魂》作为一部立足于历史的军事纪录片,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遵循真实的历史脉络——真实地再现叶挺独立团的建团历史与战斗历程。
纪录片《铁军魂》进行了一次有益而大胆的尝试:将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与对历史资料的考证进行结合,通过多角度印证一项历史细节。例如大量加入真实的视频影像资料。根据叙事的节奏与需要,通过录像资料向观众呈现革命期间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农民生活、士兵行军的视频影像资料,甚至有珍贵的战场录像等等。严肃的叙述与真实的录影资料的结合拉近了革命故事与观众的距离,加深了观众对于所述革命事件的了解。
在该纪录片第二集《肇庆建团》中,目光首先落在肇庆阅江楼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的馆藏文物——马克沁机枪上,随着宣讲研究部主任刘芳的讲解,时光条拉回到1925年。这一年的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正式成立于广东肇庆,阅江楼也就此多了一层身份。接下来,纪录片转而叙述影像资料与之相互印证之处:《步兵操练摘记》、部队训练时的视频影像资料以及还原后的旧址环境等等,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讲述着独立团的成长脉络。这种叙述方式的处理,让观众在对一支了解甚少的部队心存好奇疑问之时,通过一段视频影像资料逐渐了解叶挺独立团。
此后,纪录片插入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力的一段讲解。陈力研究员对独立团所实行的“四操三讲”制度作出解释与说明。独立团在驻肇期间,官兵一同操练,作风严谨。叶挺特别注重结合实战进行练兵,部队经常到七星岩、北岭山拉练,有时还拉到20公里外的鼎湖山进行实地演练。如今在七星岩、鼎湖山都能找到叶挺独立团野外作战训练的踪迹。除此之外,独立团部队纪律严明,通过军民公平买卖、成立军警巡查队等视频影像资料说明十分注重军民感情,多角度的资料与叙述使观众对叶挺独立团的了解更加深入。
历史向前推动,高要领村发生了地主豪绅组织民团捣毁农会,屠杀农会会员的“高要惨案”,叶挺独立团出兵处理“领村事件”,彻底拔掉反动地主长期经营的罗建村,沉重地打击了地主的反动气焰。附近的反动地主武装炮楼遗址也同烈士纪念碑一起沉重地记录着这段历史。这样的叙事结构将原本较为严肃的战史内容处理得更加清晰易懂,在历史细节考证上不惧专家推敲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照顾了在历史军事知识方面有盲区的普通观众。
二、艺术真实
作为视听艺术文本,纪录片《铁军魂》在艺术细节的处理上同样注重利用各种“符号”来深刻贯彻“真实”的原则。
纪录片采用讲述、插叙等手法,通过巧妙的切入,从空中视角等多种摄影手段,将叶挺独立团英勇奋战的表现通过电视语言生动呈现。镜头饱满,富有张力,构图讲究,用光艺术,节目的创新性和完整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讲述革命故事的同时,纪录片把镜头聚焦到士兵群体与农民群体,不再仅仅聚焦于领导团体,这些镜头一方面增加了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拉近了观众与革命历史的距离。第三集《北伐先锋》中,在讲述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时,纪录片选择从普通民众的生活入手,遍地哀鸿的面孔一帧帧闪过,并没有因为黑白而减弱半分震慑力,对军阀的憎恨也闪烁在一双双暗淡无光、饱受生活苦难的眼睛里。纪录片的这一选择更为巧妙,采用同理心将情感从细节中表述传达,引起观众的共鸣,避免了聚焦军阀所带来的距离感。
在激烈的战斗情景中,穿插叙事,节奏起伏跌宕,一个挑战接着一个挑战,也增强了革命故事的艺术性,富有吸引力和黏性。叙述有张有弛,视角平实,革命故事与生活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为真实,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化的革命故事,富有真情实感。在第三集《北伐先锋》中,湖南战事吃紧,唐生智急电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随后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唐生智部。在叙述这段历史事件时,纪录片依旧插入大量视频影像资料,其中包括独立团冒雨急行军、独立团与吴佩孚部激战画面。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部分还加入了色彩饱和度相对较高的绘画作品,例如《北伐先锋》《贺胜桥战役》等,黑白的视频影视片段与彩色的绘画作品交叉呈现,利用绘画作品补充战役中至关重要的一帧,与纪录片的解说词相呼应,使这段革命历史呈现得更加完整,同时也弥补了大量黑白影像资料在色彩方面的缺失。
这些精良和匠心的制作,使正能量叠加,使革命故事的传播产生滚雪球效应,在社会赢得良好口碑。
三、精神真实
人无魂不立,军无魂不强。“铁军”,顾名思义就是铁一样的军队。“铁军精神”的要义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铁军精神”是叶挺独立团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1926年5月初,叶挺率独立团从肇庆出师北伐,途经广州时,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给独立团连以上干部作了政治动员。独立团官兵肩负着党的重托,出韶关,向湖南进军。5月中旬,独立团击溃陈炯明的粤军1000余人,占领汝城,取得首战胜利。5月底,叶挺接到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的告急电报,又率部冒雨兼程驰援安仁,经过两日战斗,先后击败敌军4个团的兵力,并乘胜追击,占领攸县,解除了唐生智部侧背所受的威胁,为北伐各军进入湖南创造了有利条件。两战两捷使叶挺独立团威名远扬。在之后与吴佩孚部的战役之中,叶挺独立团担任第一线主攻。叶挺指挥部队连续作战,乘吴佩孚喘息未定之际,乘着夜色快速前进,直插敌人纵深阵地,完成了中央突破的任务。叶挺在孤军前出、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严令部队向前攻击,接连突破野牛都山、铁路桥等敌军核心阵地。经过激烈的肉搏战,吴佩孚丢下设在贺胜桥的铁甲列车指挥所,仓皇逃跑。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独立团又乘势突破最后两道防线,打通了通向武汉的门户。
作为北伐先锋的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中出生入死,所向披靡,取得辉煌战绩,为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北伐名将”。而在此时,叶挺将军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总结北伐经验时,他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
“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军精神深刻贯彻到独立团的每一场战役中,不论敌我力量悬殊,不论环境艰险。叶挺独立团始终英勇投身到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中。铁军精神铸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铁军战士,铁军战士一代又一代地为铁军精神注入生机与活力。
对于军事纪录片来说,在历史层面上所追求的真实并不是单纯的对历史事件真实的记录与讲述,而更重要的是带给观众真实的情感传递,让观众学习历史、感知历史并通过历史客观地去再次审视世界,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与反思,这也是纪录片的最本质内涵。《铁军魂》不仅深刻把握了这一本质内涵,其所展现的铁军精神也同旭日般绽放着耀眼而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