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山狮舞实践团队、“助力乡村振兴”竹芯茶文化实践团前往广宁县,亲身体验、领略和学习山狮文化的技艺和内涵,并学习竹芯茶的制作工艺,体验悠远飘香的竹芯茶韵,利用影像力量传播广宁文化。
观狮舞显文化传承
在肇庆广宁,有一项流传百年的民俗活动——舞山狮。广宁山狮文化历史悠久,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间信仰的体现,被视为祈求平安、祈求丰收的象征。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山狮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村民们欢聚一堂,舞动山狮,既强身健体,又其乐融融。
实践团成员与北市镇村民合影。
实践团队一行七人来到广宁县北市镇,只见一位村民手拿狮头,弯腰缩肘,左右伸探,山狮在村民的操控和铜锣和鼓点声中摇摆舞动,栩栩如生。围观的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引颈而望。实践团成员们也被山狮的表现力和精湛技艺吸引得目不转睛,山狮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表演者本身,还有一起体验的人,是当地所有居民和谐与联系的纽带。据介绍,山狮舞正面临传承人才断层、创新能力薄弱、文化效益低等连串问题。如何将山狮文化“厚家底”转换为发展“新引擎”,广宁北市人正在不断探索实践。
在一栋砖瓦红墙的小楼房里,实践团成员看到了87岁的张明芳,他当时正坐在二楼面光的地方,用自制的浆糊,仔细将黄纸一张张贴在已经做好的竹条架上。这是一间古朴而温馨的工作间,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狮头的作品,在房间的中央,放着一台老式缝纫机,旁边摆着布料、针线和各式各样的颜料和画笔。
实践团成员拍摄山狮服饰制作过程。
实践团成员注意到,每一个狮头上都写着“如记造”三字。“我的曾祖父在原先山狮头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角,让狮头看起来更威武,因为他叫‘阿如’,所以我们家的山狮头写着‘如记造’,这是我们家对山狮质量的承诺。”张明芳解释。
据张明芳儿子说,张明芳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制作山狮头,作为张家第三代传人已经做了六十多年。“现在老人家眼神特别好,还能用缝纫机穿针引线,亲自缝制山狮身的棉布装饰。虽然我不以此为生,但还是会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看着老人静静地坐着扎狮子头,只有微弱的刻划声和呼吸声,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并用镜头将这一切记录下来。
品竹芯香茗体验茶韵
广宁县是中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竹芯茶也是当地特色饮品。为探寻竹芯茶的踪迹,实践团队来到广宁县罗锅老街,品尝当地别具风味的竹芯茶,在与当地卖茶摊贩的交流中聆听与竹芯茶相关的历史故事,了解竹芯茶的传统烧煮方法及其功效。实践成员在现场用镜头记录下慕名前来观竹茗茶的游客,将一幕幕极具人间烟火气的场景和竹林美景收录其中,以多元视觉展现地域文化。
实践队员拍摄竹林美景。
竹芯茶的原料采摘自生长期三年以上,竹子萌发不久的嫩叶,每年的采摘期只有清明前后的一个多月,每天于早晨六点到九点采摘竹芯的品质最佳。为了亲身体验竹芯茶是如何从一片嫩叶到杯中饮品,实践成员在一位村民的带领下,到山上的青皮竹林学习采茶。竹芯状似一根长长的针,捏着绿色“竹针”的顶端,轻轻一抽,便能将其拔出。
实践队员在村民的指导下采摘竹芯茶。
村民告诉实践团,竹芯茶与其他的茶叶不同,并不需要经过其他茶叶的“杀青”和“揉捻”的程序,只需直接晒干或烘干,然后切成合适长度的茶段,再进行炒制即可。竹芯茶的工序虽然看着简单,但手法却极为讲究。竹芯娇嫩,进行炒制时需要把控好火候,不然就会损失茶叶的本味,炒出来的香气也没有那么平和。“炒制茶叶是我和热量之间的一场持久战,在这期间稍有不慎就会被烫伤,但我仍然需要用手去感知温度,把握好火候。我很佩服当地的村民们有着如此坚强的毅力。”来自也门的团队成员Habib在谈及学习竹芯茶制作工艺过程中感慨道。
面对越来越少年轻人传承这项制茶工艺,实践成员不禁思考,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否有人结合时代发展,利用科技力量赋能竹芯茶?
实践队员品尝各类竹芯茶新型产品。
带着这个问题,实践团找到了广宁县节节高竹芯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惠,通过深入采访探究其品牌背后的故事。程惠邀请实践成员一起来到了她的茶室,她向大家介绍车间生产出来的各种竹芯茶产品,还请他们共同品尝结合现代技术由车间生产出的各类竹芯茶新型产品。
一片茶叶,承载着源远流长的茶水文化;一杯清茗,凝聚着亘古通今的制茶手艺;一缕茶香,勾勒着穿越千年的茶意人生……在这趟清香之旅中,突击队实践队员全程用影像记录,利用镜头语言聚焦竹芯茶的制作工艺与相关人物故事,在人文纪录片中以外国青年视角切入时代主题,在中外青年的思想碰撞下搭起国际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展现多姿多彩的地域人文风情。